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热文:基金主动“限高”规模以维护运行稳定
2025-11-10 07:34:25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news2020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彭衍菘

日前,中欧基金一则规模管控公告引发市场关注。该公司宣布对旗下一只绩优基金——中欧小盘成长混合设置20亿元规模上限,采用“比例确认”方式控制规模。

事实上,类似规模管控动作并非个例。近期,恒越均衡优选混合发起式、中信保诚景气优选混合等年内净值增长率均超40%的绩优产品,也纷纷发布限购或暂停申购公告。

“比例确认”原则并不复杂,可简单理解为“额度不够时按比例分”:以中欧小盘成长混合为例,该基金将20亿元作为规模红线,若某一天新增申购(扣除赎回后)导致总规模即将突破20亿元,那么所有有效申购申请都会按统一比例缩减额度。比如,当天合计需缩减50%,投资者若申购10万元,最终仅能确认5万元,未确认的资金会原路退回。只有在新增后总规模不超20亿元时,才会全额确认申购。

中欧小盘成长混合的规模管控方案颇具代表性。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这只2022年6月份成立的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达57.73%,业绩排名同类前10.49%(按二级投资类型统计)。该基金以国证2000指数为主要标准配置基金资产,80%以上非现金资产聚焦小盘成长股票领域。

“中欧基金此次的规模管控举措向市场传递了重业绩、重长期价值的信号。”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作为聚焦小盘成长的产品,20亿元上限能避免规模过大导致的操作难题,如难以灵活布局中小盘标的、交易成本上升或投资策略变形等。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认为,这种精细化运作模式的出现,标志着行业正从“规模竞赛”向“质量竞争”转型。过去,部分基金为了追求规模增长,忽视了策略容量的问题,导致规模快速增长后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即所谓的业绩“变脸”;如今,公募机构主动管控规模、差异化调整申赎等举措,不仅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提升了投资者对公募行业的信任度。

从市场层面来看,这种精细化运作模式有助于维护基金的稳定运行。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对于聚焦细分赛道的基金来说,合理的规模管控能够确保基金经理按照既定的投资策略进行操作,避免因规模过大而被迫调整投资组合,从而影响基金的业绩表现。

陈宇恒认为,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通过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优化投资策略、加强风险控制等精细化运作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