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焦点 > 正文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踏步新征程 进一步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1-12-20 08:49:2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news2020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这也是中国聚焦冷链物流领域出台的第一份五年规划。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起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展望2035年,规划指出,应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有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有关规划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规划结合中国国情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际,围绕“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商贸物流与供应链智库专家洪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从顶层设计出发,考虑了全局,在贯彻落实过程中也要考虑协调。“冷链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各部门间如果无法相互协调与配合,就不可能产生效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要注意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洪涛直言,中国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并不缺资源,而是缺整合。“在新时期,我们应避免冷链物流的趋同投资、重复建设,应注重冷链物流的体系建设、系统建设,从而使其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在上述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介绍,下一步,为贯彻落实好规划,商务部将在流通领域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着力增强三种能力:一是抓产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二是抓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建设,增强流通主渠道冷链服务能力。三是抓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建设,增强冷链配送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为切实做好上述三项工作,首先要强调因地制宜。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不同,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水高低不一,各地政府、企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接受程度也千差万别。因此,各地应仔细研读规划,认真摸清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出既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又符合当地发展特点的冷链政策。

其次,要防止重复建设。中国主管冷链物流的政府部门较多,各部门均制定了有关冷链物流的支持政策。此外,一些市场主体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参与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中国应协调各方力量,防止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一定区域内重复建设。

最后,要坚持创新引领。中国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层出不穷,应利用新技术赋能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追溯能力,防止冷链在运输过程中“断链”,提升冷链物流的科技含量。

补齐冷链短板,助农产品“鲜”行

农产品流通关乎基础民生保障,在保供稳价、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规划中,不少内容涉及促进农产品上行和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行等相关任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任督二脉”将被打通,将进一步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

商务部始终高度重视流通领域冷链发展工作。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商务部已累计支持新增冷库库容600余万吨,全国超过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链设施。

洪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提供了一组数据:中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和69%,腐损率分别控制在15%、8%和10%以下。2020年,全国冷库仓容超过700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28万多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连接产地供给与销地需求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

“尽管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中国与发达国家80%~100%的均冷链流通率、5%以下的腐损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冷链物流缺的是链条、体系。”洪涛直言,当前农产品物流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高、效益低、服务差”。

针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及成本等痛点,规划提出“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的目标。

上述目标如何实现?“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让农民和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和发展县域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李刚表示,商务部将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作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

洪涛则从政策引导角度提出建议。他认为,冷链物流信息化水是提升农产品冷链流通率的关键。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建设,强化引导投资、示范投资。同时,要重视科技创新,引导推广新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进一步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使信息渠道、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更加科学、准确、安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信息预警体系,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针对、有效等。

在产地冷链方面,北京物资学院副院长何明珂表示,目前中国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不充分、不衡问题比较突出,田间地头预冷、冷链加工、冷藏设施普遍不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不畅、效率低,“最初一公里”成本高。

对此,规划提出了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产地冷链服务网络、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并规划了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工程、移动冷库推广应用工程等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

科技赋能,未来的冷链物流更智慧

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离不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冷链物流全流程创新,其中包括提高智能化发展水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推动冷链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冷链智能技术装备应用。

“冷链物流行业规模的扩大、发展质量的提高、创新步伐的加快、市场主体的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科技的贡献。”洪涛表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这就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冷链物流向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需要提升智能化水,如加强冷链物流体系信息化转型,运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建立物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生产、分销、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提高整体效率,实现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关市场主体已在推动冷链物流智能化水的提升。“当前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还需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京东冷链规划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生鲜产品快速、安全抵达消费者餐桌,京东冷链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冷链服务台,基于机器人、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构建供应链业务与数据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技术标准的建立及效率的提升。

据苏宁物流快递事业部仓储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苏宁物流在全国多个特色农产品产地建设源头产地仓,并同步在全国多个城市自建现代化多层次的温区冷库,实现恒温、冷藏、冷冻、深冷多温区分工。

可喜的是,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显著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目前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在稳步推进。此外,截至去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

规划已绘好蓝图,可以预见,冷链物流智能化建设也将逐步迈上新台阶。

政策暖风让绿色冷链“热”起来

在“双碳”战略下,规划的一大亮点便是聚焦绿色冷链物流发展路径。

“冷链物流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果蔬冷链物流碳排放测算及控制》披露的数据显示,仅果蔬一个品类,中国冷链物流的碳排放量就已从2007年的321.57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410.10万吨,碳排放量均每年增长9.84万吨。不难推断,诸如肉类、海产品等对温度要求更高的品类,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将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绿色冷链物流建设?规划明确,要更加注重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更加注重设施设备效能提升,更加注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更加注重发展制度环境保障。

为推动上述工作落地实施,规划提出冷链干线运输规模提升工程、冷链物流设施绿色改造工程、新能源城市配送冷藏车更新工程、冷链物流设备更新工程等重点工程,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助力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政策支持以及“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绿色冷链物流正变得“热”起来,一些冷链物流企业也开始向标准化、绿色化发展。

作为已在冷链装备行业深耕20多年的企业,中集集团顺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在冷链物流跨境运输业务搭载中集载具循环包装,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榴莲包装箱、椰青包装箱,有效降低了水果在运输途中的损耗,大幅减少了一次纸箱的使用,具备绿色、环保、保鲜的能。今年上半年,公司跨境生鲜运输的进口水果多式联运业务营业收入创新高。

国际商报记者从中集集团了解到,今年以来,中集在冷链装备研发上持续投入,设立了冷链技术研究院,立项研发冷库冷机、新能源冷藏集装箱、相温耦合箱、自消杀材料和应用等产品。

除了冷链运输到末端配送低碳化之外,有的企业还改造和开发了一批适合快递业的城市冷链物流配送设备,比如凝胶包温控、冷藏托运包装等。在服务手段上,一些企业也在探索各种新模式,比如在收件人临时不在的情况下,可免费将包裹保管于冷冻冷藏库中,之后进行再配送,用户还可指定配送的日期与时间段。

洪涛认为,发展绿色冷链物流已是大势所趋。规划的发布将推动绿色冷链物流快速增长,一批骨干企业将进一步强化战略布局,未来绿色冷链物流前景值得期待。

标签: 冷链物流 踏步新征程 农产品 结构性改革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