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焦点 > 正文
工业巨头纵向整合布局 深耕全产业链以迎接挑战
2021-09-14 15:31:20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news2020

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新制造”这个概念,此后,新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代名词,受到广泛关注,智能制造也是从那时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达17776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2700亿元。同时伴随着智能化转型速度加快,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再次提速。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7.3亿美元,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63.2亿美元。

然而,新制造蓬勃发展的背后暗藏着一场工业巨头与网络大佬的明争暗斗。

网络大佬横向切入,有外行颠覆内行的势头,要革传统制造的命。凭借“互联网+”“AI+”两大“神器”的多元化嫁接,互联网企业正面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面格式化,抢起了它们的饭碗。

工业巨头则纵向整合布局,深耕全产业链以迎接挑战。外有美国直捅“芯脏”,内有去产能与环保风暴双重压力,倒逼制造业转型与升级。夹击之下,工业巨头势必要将目光转向全产业链的布局,一手产业链内置,一手高科研投入。

二者都将目光聚焦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势必展开交锋,但路线却注定不同。

互联网企业作为外行进入制造业,必然走的是应用驱动路线。这是因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头部互联网公司手中掌握着囊括社交、消费、支付、生活等诸多分野的天量数据与海量应用场景,足以使其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研判,从消费端反向精准切入生产端需求,譬如百度就以自动驾驶抢占未来汽车行业“C位”。

即便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也可通过资本收购“一步到位”占得先机。苹果在AI领域就试图凭借资本收购“后发先至”,已经成为AI初创公司第二大最活跃的并购者。阿里更是在芯片领域对工业巨头们下了“战书”——不仅收购中天微为其随后成立独立芯片公司“头哥”铺路,还先后投资寒武纪、深鉴科技、Kneron、ASR、Barefoot Networks等五家芯片公司。

工业巨头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技术驱动破局。毕竟,工业巨头大多在行业内耕耘多年,具有独占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以华为为翘楚。2020年,华为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418.93亿元,相当于五年前研发投入的两倍多。在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中,只有亚马逊超越这个增长速度。

看似你来我往,斗得水火不容,却终将相互拥抱、殊途同归,因为二者本质上都是在生产力更迭的浪潮中对新兴生产力的探索。

在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未来或许所有的公司都将是科技公司、物联网公司。正如出租车是“老古董”被滴滴改造,零售业是“化石”被网购釜底抽薪一样,新制造也将彻底颠覆旧制造,迎来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即既有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又有纵向产业链整合与横向格局突破。

未来新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将是生产资料,互联网、物联网是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将是第一生产力。在此格局下,制造业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其一,“无人工厂”将成新制造的主流。未来,一个共享云足以链接需求端与供给端,工厂通过物联网接单后,内置的AI总控将自主编程设计最优制造流程与工期排表,并进行完全自动化生产与品质检测。从设计、生产、物流、交付,到设备检修与维护,都可以实现完全“无人化”。

然而,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无人工厂”或将如多米诺骨牌般被连锁反应击溃。

其二,新制造企业生态将呈现超大与超小并存的两极格局。未来,新制造企业既可以是体量庞大的“无人工厂”,甚至“无人园区”,实现产业内置,达成全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又可以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个人工作室,满足极致的个化与体验化需求。

届时,互联网与物联网企业、制造业与零售业企业等都将逐渐一体化,网络大佬与工业巨头的争锋对决也将随之消弭。

标签: 工业巨头 纵向整合 深耕全产业链 迎接挑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