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焦点 > 正文
“5·20”到来之际 “百年婚书展”从清末民初到今天的婚书
2021-05-19 14:47:40 来源:深圳商报 编辑:news2020

“百年婚书展”展出的上世纪50年代结婚证书。

“5·20”到来之际,一场特别的“婚书”展览在盐田区文化中心二楼举办。近500份从清末民初到今天的婚书背后,流淌的是百年浪漫和历史记忆,让观展人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和身边人的陪伴。

本次活动由盐田区主办,励德公益、聚优体育承办。从古至今,男女婚姻都是“终身大事”,口说无凭,得有证明,婚书就是证明。励德公益相关负责人介绍,据史料记载,民间婚书最早起于唐代,《唐律》规定男女缔结婚姻两家须互报婚书。此后历宋、元、明直至清代,这项律条始终沿袭未改,开立婚书因此成为结婚必须履行的手续。

展览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清朝婚书。记者现场看到,清朝的“结婚证”有龙凤贴、鸳鸯礼书、婚盟提法,整体较为简约,多为“民间婚书”,即非政府颁发的公证文书,极似亲家之间的一份“礼单”。婚书质地有宣纸、硬本、绢面、毛边纸等,多为用大红字烫金制成的折叠式,封面有龙凤、鸳鸯、花卉、鸟兽等不同图案。上面用工整的毛笔楷书填写新郎新娘的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籍贯、结婚或者订婚日期,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姓名等。封面则有“天作地合,文定厥祥”“鸾凤和鸣,珠联璧合”等喜庆和吉祥的祝语,一般一式两份。

民国时期的婚书样式更加美观,普遍绘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富贵牡丹等吉祥图案。内容上更加统一,材质也更加丰富,除了纸质外,还有丝绸、绢质、布质等。值得一提的是,民国的婚书普遍不再采用大红底色,而是采用粉色。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民国时期结婚需要纳税,分为上中下户,婚书上一般都贴有税票。到民国中后期,结合了中西合璧的思想,婚书上还绘有小天使等图案。

上世纪50年代,结婚证形式改成奖状式,印制比较简单,内容、格式不一,图案色彩也比较单一朴素。50年代后期,结婚证印制逐渐考究起来,“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是这一时期婚书的主题词。

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结婚证返璞归真,回归到了法律文书的本质,证书大多贴上了夫妻双人合影照。1991年开始,结婚证改由国家民政部统一监制,格式渐渐从奖状式改成本子式,以方便人们外出携带。

2004年起,全国统一使用同一格式的结婚证:封面为枣红色,增加了水印的防伪标记。2021年1月1日起,婚姻登记证内芯上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此2004年7月1日开始使用的婚姻登记证再次成为历史。

“此次婚书展览通过挖掘婚俗记忆背后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故事。”盐田区婚姻登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既让社会公众能透过字短情长的一纸证书,窥探时代变迁与历史痕迹,感受破除封建思想走向文明的不易,也期望更多人能记住历史记忆,深化人生情感,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佳人陪伴。”

此次展览地点为盐田区文化中心二楼,将展出至5月28日。

标签: 百年婚书展 清末民初 婚书 结婚证书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