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盾构机核心技术 “地下蛟龙”筑山海通途
2022-04-14 06:20:46
来源:经济日报
在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中,长150米、重4300吨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成功穿越了首个特级风险源;在广东东莞虎门镇,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正在向珠江口106米的海底深处掘进……这些体形巨大、犹如“地下蛟龙”的施工利器,都来自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十几年前,我国盾构机主要依赖进口,甚至盾构施工都难以独立完成。如今,国产盾构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5%以上,并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在此期间,铁建重工推动以盾构机为代表的地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在“强投入”的创新驱动下,充分用活“揭榜挂帅”机制,激活科技创新强劲动能。
通过做强地下工程装备主导产业锻长板、持续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铁建重工实现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产品从进口到出口的巨大跨越。
提升创新活力
“京华号”“深江1号”“锦绣号”……这些都是集开挖、支护、出碴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在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驾起天车,或拉或顶,吊装分块盾体,一台台盾构机从这里组装出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近期披露的铁建重工2021年年报中,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达6.78亿元,占营收比例7.12%;研发人员1413人,占总人数28.6%。
“企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始终保持两个比例不变,即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不低于5%,研发设计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铁建重工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廖金军说。从数据看,铁建重工2019年、2020年、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43%、7.27%和7.12%,高于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光有投入还不够,还得用活机制。廖金军介绍,盾构机技术十分复杂,涉及机、电、液、光、控制、智能、岩土、工程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
近年来,铁建重工颠覆了以往直接申报科研项目的模式,实施了“发布指南,征集难题,总师挂帅,组队实施”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铁建重工根据产业规划制定科研项目指南,明确指标张榜公布项目;实施总师公开竞聘揭榜,“英雄不问出处”;打破部门墙、专业墙限制,不同研究院、不同专业人员通过自申报,与项目总设计师双向选择,形成研发团队协同研发;放权赋能,总师挂帅,组织项目实施;每个项目评定总积分,项目总师负责实施过程积分分配。
廖金军说,通过机制创新,大大提升了企业科研创新活力,实现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科研立项数量加倍增长。2021年,铁建重工新增授权专利346件,累计专利总数为1554件,其中发明专利“敞开式掘进机”获中国专利金奖。
强化技术优势
在铁建重工盾构机总装车间里,一台直径6.87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始装配。“这是一台出口新加坡的盾构机,计划6月工厂验收。”铁建重工泥水盾构研究所工程师王朝辉一边比对图纸一边说。
在他们研制的设备中,直径6.87米算是个“小个头”。王朝辉所在的这个车间,自2020年以来,已陆续出厂了多个直径14米及以上的“大个头”盾构机,超大直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告诉记者,相比6至8米常规直径、8至14米大直径盾构机,14米及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系统集成更复杂,加工制造更困难,可靠性要求更高,工程应用风险更大,一直是国产盾构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薄弱领域。以“京华号”为例,这是国内企业首次锻造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发与设计充满挑战。“我们潜心攻关2900多个日夜,陆续解决了多个关键系统设计、制造技术难题。‘京华号’无论是尺寸规模,还是技术应用,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帅坤自豪地说。
据统计,2020年以来,铁建重工已经成功研制6台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应用在杭州艮山东路、下沙路项目,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安徽芜湖过江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跨海隧道等工程中,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先世界。
国产装备提速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助攻国产装备。目前,铁建重工研制的盾构机在主驱动集成、变频驱动和控制、高承压主驱动密封、高精度隧道导向、设备姿态监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常压换刀、开挖舱作业机器人、永磁同步驱动、电液混合驱动、大埋深可变径设计方法等技术已实现世界领先。
以电液混合驱动技术为例,传统设备多为单动力驱动,在硬岩层开挖选择转速更高的电机驱动,软岩地层开挖则选择液压马达驱动。铁建重工研制团队通过创新运用液压马达和电机双驱动,实现速度与马力自如切换,破解了困扰隧道挖掘行业多年的世界级难题——“卡机”问题。
加快数字化转型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新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的风口,铁建重工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了诸多摸索与尝试,着力推进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为技术方向的数字化转型。
“简单地说,就是要将产品塞进电脑、将车间搬上电脑、将隧道建在电脑。”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比喻说,企业要构建产品设计、制造、施工全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研发设计、模拟制造、模拟运行,满足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需求。
围绕产业智能化升级,铁建重工打造了具有智能感知和分析决策功能的地下工程装备,并在高原铁路、郑万高铁等重点工程中实现应用,有力助推了地下工程建设的少人、无人作业。
随着一批国家战略性工程的开工建设,我国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国产配套核心基础件可靠性不足,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产品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是今后亟待制造企业解决和攻克的难点。”刘飞香说,比如盾构机的一些核心零部件,由于应用工况恶劣、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规格尺寸巨大,对基础设计理论、原材料、热处理、制造加工工艺、装配与试验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铁建重工正依托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盾构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国地下工程装备实现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面国产化,促进产业产品全面领先世界。”刘飞香说。
十几年前,我国盾构机主要依赖进口,甚至盾构施工都难以独立完成。如今,国产盾构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5%以上,并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在此期间,铁建重工推动以盾构机为代表的地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在“强投入”的创新驱动下,充分用活“揭榜挂帅”机制,激活科技创新强劲动能。
通过做强地下工程装备主导产业锻长板、持续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补短板,铁建重工实现了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产品从进口到出口的巨大跨越。
提升创新活力
“京华号”“深江1号”“锦绣号”……这些都是集开挖、支护、出碴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在铁建重工长沙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驾起天车,或拉或顶,吊装分块盾体,一台台盾构机从这里组装出厂,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近期披露的铁建重工2021年年报中,一组数据引人注目: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达6.78亿元,占营收比例7.12%;研发人员1413人,占总人数28.6%。
“企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始终保持两个比例不变,即每年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不低于5%,研发设计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铁建重工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廖金军说。从数据看,铁建重工2019年、2020年、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43%、7.27%和7.12%,高于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企业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光有投入还不够,还得用活机制。廖金军介绍,盾构机技术十分复杂,涉及机、电、液、光、控制、智能、岩土、工程等多学科和多领域的高精尖技术,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
近年来,铁建重工颠覆了以往直接申报科研项目的模式,实施了“发布指南,征集难题,总师挂帅,组队实施”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揭榜挂帅”机制作用。铁建重工根据产业规划制定科研项目指南,明确指标张榜公布项目;实施总师公开竞聘揭榜,“英雄不问出处”;打破部门墙、专业墙限制,不同研究院、不同专业人员通过自申报,与项目总设计师双向选择,形成研发团队协同研发;放权赋能,总师挂帅,组织项目实施;每个项目评定总积分,项目总师负责实施过程积分分配。
廖金军说,通过机制创新,大大提升了企业科研创新活力,实现变被动创新为主动创新,科研立项数量加倍增长。2021年,铁建重工新增授权专利346件,累计专利总数为1554件,其中发明专利“敞开式掘进机”获中国专利金奖。
强化技术优势
在铁建重工盾构机总装车间里,一台直径6.87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开始装配。“这是一台出口新加坡的盾构机,计划6月工厂验收。”铁建重工泥水盾构研究所工程师王朝辉一边比对图纸一边说。
在他们研制的设备中,直径6.87米算是个“小个头”。王朝辉所在的这个车间,自2020年以来,已陆续出厂了多个直径14米及以上的“大个头”盾构机,超大直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
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张帅坤告诉记者,相比6至8米常规直径、8至14米大直径盾构机,14米及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的系统集成更复杂,加工制造更困难,可靠性要求更高,工程应用风险更大,一直是国产盾构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薄弱领域。以“京华号”为例,这是国内企业首次锻造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研发与设计充满挑战。“我们潜心攻关2900多个日夜,陆续解决了多个关键系统设计、制造技术难题。‘京华号’无论是尺寸规模,还是技术应用,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张帅坤自豪地说。
据统计,2020年以来,铁建重工已经成功研制6台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径盾构机,分别应用在杭州艮山东路、下沙路项目,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安徽芜湖过江隧道,北京东六环改造,珠海横琴杧洲隧道工程跨海隧道等工程中,巩固了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中国高端地下工程装备领先世界。
国产装备提速重大工程,重大工程助攻国产装备。目前,铁建重工研制的盾构机在主驱动集成、变频驱动和控制、高承压主驱动密封、高精度隧道导向、设备姿态监控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常压换刀、开挖舱作业机器人、永磁同步驱动、电液混合驱动、大埋深可变径设计方法等技术已实现世界领先。
以电液混合驱动技术为例,传统设备多为单动力驱动,在硬岩层开挖选择转速更高的电机驱动,软岩地层开挖则选择液压马达驱动。铁建重工研制团队通过创新运用液压马达和电机双驱动,实现速度与马力自如切换,破解了困扰隧道挖掘行业多年的世界级难题——“卡机”问题。
加快数字化转型
当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发展新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的风口,铁建重工围绕数字化转型升级进行了诸多摸索与尝试,着力推进以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机器人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智化、管理智慧化为技术方向的数字化转型。
“简单地说,就是要将产品塞进电脑、将车间搬上电脑、将隧道建在电脑。”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比喻说,企业要构建产品设计、制造、施工全过程数字孪生系统,在虚拟空间中实现研发设计、模拟制造、模拟运行,满足定制化、个性化、多样化产品需求。
围绕产业智能化升级,铁建重工打造了具有智能感知和分析决策功能的地下工程装备,并在高原铁路、郑万高铁等重点工程中实现应用,有力助推了地下工程建设的少人、无人作业。
随着一批国家战略性工程的开工建设,我国对高端地下工程装备的需求与日俱增。“部分国产配套核心基础件可靠性不足,性能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产品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是今后亟待制造企业解决和攻克的难点。”刘飞香说,比如盾构机的一些核心零部件,由于应用工况恶劣、产品可靠性要求极高、规格尺寸巨大,对基础设计理论、原材料、热处理、制造加工工艺、装配与试验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铁建重工正依托多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盾构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国地下工程装备实现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面国产化,促进产业产品全面领先世界。”刘飞香说。
标签: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 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盾构机核心技术 “地下蛟龙”筑山海通途
- 和铂医药-B(02142)任命Humphrey Gardner为首席医学官
- 智通港股投资日志|4月14日
- 燕郊断供实录:有人2016年卖房“跑路”,有人倒欠银行26万
- 恒锋信息:积极承接数据中心机房业务 结合自身优势 为国家“东数西算”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 终于盼来版号!游戏板块却高开低走 有大厂甚至翻绿!啥情况?
- 华兰“双熊”记:流感疫苗“撞车”新冠疫苗营收大幅下降 华兰疫苗IPO两月不到跌破发行价
- “一哥”仅多赚1.24% 券商一季度业绩或难有“彩蛋”
- 今早包机1800公里飞抵上海 上海建工四川公司120人紧急增援崇明隔离房建设
- 腾邦控股(06880)发布2021年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7454.5万港元 同比减少约9.3%
- 满地科技股份(01400)拟发行1045.51万股认购股份 净筹242万港元
- 锦欣生殖:扩大深圳中山医院控股权至99.9%,对价股份认购彰显医院管理层发展信心
- 远景动力宣布在美新建动力电池超级工厂 规划产能30GWh
- 丰田汽车销售业务美国主管Bob Carter:预计汽车行业的库存到2023年三季度都将处于偏低的水平
- 【复盘擒牛】市场热点切换,机会逐步显现,挖掘核心超短牛...
- 终于要降准了!拨备水平高的银行要降拨备,让利实体,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 手办行业数据分析:65.7%的网民购买手办时重点关注质量
- 医药电商用户调研:近五成受访者网上买药原因为购买方便
- 新技术行业数据:65.1%的第三方输入法用户使用场景是社交互动
- 欧亚合成2021年净利513.19万同比增长18.81% 各项费用下降
- 则成电子2021年净利3289.81万同比下滑17.26% 毛利率下降
- 超音速2021年净利1887.6万同比增长144.38% 视觉检测订单增长
- 方德博纳2021年亏损833.95万同比亏损增加 财务费用增长
- 夏阳检测2021年净利853.18万同比下滑58% 检测收入下降
- 江特电机2022首季净利将超去年全年 锂盐需求增长带动业绩大增
- 国内商品期货夜盘收盘 铁矿石跌超1%
- 合盛硅业大宗交易成交2.30万股 成交额201.04万元
- 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亏损 “果汁公司”国投中鲁要做“抗幽”益生菌?
- 蓝焰控股一季度净利润预增137%-196%
- 共同守沪 伊利在行动
- 金智科技接受2家机构调研!
- 中信证券(06030):赎回两笔已到期的存款
- 中信证券(06030)拟将注册资本变更为148.21亿元
- S&THLDGS(03928)发布2021年度业绩 总收益约4742.79万新元 同比增加14.22%
- 瑞尔集团(06639):稳定价格期结束 超额配股权已失效
- 锦欣生殖(01951)附属拟斥资1.575亿港元收购深圳中山医院5.46%股权
- 新冠口服药“致畸”,日本医药巨头一日蒸发3600亿
- 【20220414早评】释放短线风险 周四不怕了
- KRAS G12C抑制剂:从单药竞争,到联合疗法突围
- 一则数据看清A股为何“烂”。
- 翰宇药业:新冠鼻喷药物“处于快速开发阶段”描述准确
- 帅丰电器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27% 拟10转3派13.9元
- 佳沃食品拟向控股股东定增募资5.16亿至7.73亿元
- 移为通信2021年度净利同比增72% 拟10转5派1.5元
- 龙佰集团控股股东提议一季度分红10派10元
- 188亿元!金风科技拟投建温州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项目
- 华海药业制剂产品阿哌沙班片获美国FDA暂时批准文号
- 圣湘生物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欧盟CE认证
- 国家烟草专卖局:6月15日起取得烟草专卖相关许可证的电子烟企业逐步在交易管理平台上进行交易
- 受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 文投控股下调2021年业绩预告至亏超6.8亿元
- 中国中车:中标铁路货车采购项目,共16150辆
- 明德生物:2021年度净利润约14.13亿元 同比增加201.37%
- 逆天业绩真实性存疑?11倍新冠检测大牛股历史新高咫尺之遥 机构逢高出货
- “天地板”后又“地天板”!翻倍牛股啥情况?全天56股炸板 短线题材炸板率飙升 风向要变?
- 美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 热门中概股拉升
- New Street:英伟达(NVDA.US)估值颇具吸引力+数据中心前景强劲 上调评级至“买入”
- 圣湘生物(688289.SH)新冠抗原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 安达智能(688125.SH)股票将于4月15日在上交所上市
- 中信证券(600030.SH):第一大股东中信有限将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 野村:蔚来(NIO.US)并未完全停产 维持“买入”评级
- 调整到位后,这个方向机会大-0413
- 国常会重磅,降准要来了?一图速览历次降准A股怎么走
- 盘后公告集锦|一季度净利预增超28倍!磷化工概念股主营产品量价齐升
- 骑牛干货-核心超短-挖掘-打板短线战法,建议收藏转发!
- 安科生物:与阿法纳签署新冠病毒突变株mRNA疫苗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 清研环境中签号出炉 共约2.37万个
- 中一科技中签号出炉 共约1.38万个
- 锂电池核心原料跌破重要价位!涨得太疯狂,遭厂家集体抵制,未来咋走?
- 多股突然炸板!这只惊现“天地天”板,换手率近60%!发生了什么?
- 明德生物一季度净利润预增296%-325%
- 一季度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100.8% 9家相关上市公司获机构推荐
- ST新海签署中能建杭锦旗新能源制造发电一体化项目投资框架协议
- 欧科亿拟推200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授予价28.30元/股
- 天保基建龙虎榜数据(4月13日)
- 价格13周连涨 多晶硅供不应求!下游产品出口翻番 龙头公司一季度净利猛涨5倍
- *ST西域:湘疆投资拟再减持不超4.85%股份
- 国常会重磅 降准要来了?一图速览历次降准A股怎么走
- 普利制药(300630.SZ):一季度净利润预增25%-35%
- 呷哺呷哺(00520.HK):受托人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购买合共305万
- 中石科技(300684.SZ)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不超2%股份
- 呷哺呷哺(00520):受托人根据受限制股份单位计划购买合共305万股
- 佳沃食品(300268.SZ)拟定增股票募资5.16亿元至7.73亿元
- 作价7.4亿美元,复星国际(00656)最新出售动作背后有何深意?
- 个股掀跌停潮,短线大盘能稳住吗?
- 中国旭阳集团(01907):拟大手笔回购股份,有望开启补涨行情?
- 又一个天地板
- 4.13复盘,明日操作策略:
- 吉山会津股东李同裕认购新股75万股 权益变动后持股比例为68.69%
- 沃达农科2名股东合计质押1680万股 用于为公司融资提供担保
- 恒均科技2021年净利966.5万同比增长56.12% 销量增加
- 华工创新2021年净利581.59万同比下滑20.12% 其他收益大幅降低
- 重钢机械2021年净利2720.64万同比增长199.9% 整体毛利率提高
- 康泰生物一季度净利润预增894%-1093%
- 浙农股份一季度净利润预增68%-74%
- TCL科技全资子公司增持中环股份1.08%股份
- 中兴商业:公司百货业态恢复营业
- 广晟有色一季度净利预增85%-121%
- 丰元股份一季度净利润预增295%-337%
- 北方华创一季度净利润预增170%-200%
- 金风科技:拟188亿元投建温州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