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社区营造和一街一策
2022-04-02 17:38:40 来源:黄欣伟 编辑:news2020

这两年都在提社区营造,各个微更新也在用自己的理解角度和方式诠释社区营造。

在某百科上的说法是这样的——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持续以集体的行动来处理其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渐地,居民彼此之间以及居民与社区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社会联系,此一过程即称为“社区营造”。

因为该百科的局限和定义范畴不限国内,所以从目前目光所及的社区营造成果和宽泛定义来一一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国家、不同人文对社区营造的不同看法。

于是,从宏观原理的理解直接降维到微观现象的比较,就上海这个城市的中观范畴而言,社区营造在百家争鸣阶段,也是最容易呈现个性的时间层。

一、“开门七件事”已经跟不上社区

来自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罗家德教授的阐述比较中国:社区营造就是要政府诱导、民间自发、NGO帮扶、是社区自组织、自治理、自发展,帮助解决社会福利、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社区的集体社会资本,达到社区自治理的目的。

两相对比不言自明,关于社区营造的主语,中西方理解不同,再加上营造方式和手段(本身也受限于主语的出发点和资源调动力),所以结果天差地别也就顺理成章,但是“把社区变好”的主诉求是不分国界、资金、主力的,微观局域的向善是趋同的。

落地到今天上海各个街道、路段包括社区的社区营造,可以看出各有侧重、各有亮点、各有地方元素,说到底是不同操盘人对本社区营造的诉求、针对性、未来道路的不同理解,也就是说各自社区营造发起人心目中的理想社区其实是不同的。

但是站在今时今日的上海,时间和地点界面之上,社区营造“无需从头开始”的特征明显,说到底是在物质配套已经相对丰富和便捷的城区范畴,“柴米油盐酱醋茶”已经不是主要诉求,就算改善环境和完善配套的硬做法,也是基于对硬件改善的针对性理解(不同),或者适度领先措施的受众满意度(差异)。

所谓“姓何的嫁给姓郑的”——正合适,在社区营造方面,今天看到微观社区的一线干部年轻化、在地化、下沉化特征明显,他们的见识、思路、理解力、执行力都毋庸置疑,如今强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也会收集和归拢大量来自社区居民的反馈,但原始素材的整理和提炼,由此得出的“解题思路”才是分岔的第一步

之后还会受到费用、合作方、主创设计、资源配给和整合力的多种限制和显扬,所以“一套配菜做出N道味觉”情有可原,更逞论“一笔预算之下从采购配套做法”上的步步背离,说到底——社区营造没有标准化,也不该有标准化。

因为就算审美和味觉是趋同的,但因人而异也是事实存在;社区营造如果不行被标准化,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也是反射了城市的无奈。

二、社区营造的“两手都要硬”

今天我们周遭做看到的社区营造无外乎两个触角:一是对社区环境包括道路、建筑、管线和设施的改造和优化,通过设计和工程手段的硬件整治;二是通过对现有空间的利用,“灌入”内容和形式,通过布置和组织(活动),让一个社区的文化频道开始运营起来。

很难讲在社区营造的硬件和软件之中,哪个工作是当务之急,只能说针对不同社区的不同诉求而言,毕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站在社区居民的立场,相对而言硬件改善的意义更迫切,比如这两年在上海如火如荼的“多层小区加装电梯”一事,不仅是很好的民生工程,也可以说是社区营造很好的策划方案。

站在同行的立场看这个加装电梯的策划方案,不仅是有效改善老旧小区的使用舒适度、提升房龄寿命,更直接影响多层小区在二手房市场上的价格支撑,也符合老龄化社会之于上海未来的最适用养老方式——居家养老。

随着越来越多居民在思想认识上、费用分摊上、改造期间生活受限方面的理解和体谅,加装电梯一事开始呈现加速度在上海铺开,这或许可以算是社区营造里的一个标准化手段,但具体在每个社区的发放征询、改造方式、其间斡旋还是存在不同问题和不同处置,说到底是社区营造参与人员的不同挑战。

反过来,在某些市中心区域,周边的便利已经完全弥补和拆解了社区功能的外挂——你说社区没有会所,但半径500米之内超市、银行、学校、医院、公园、商场一应俱全,社区没有会所这个问题还会被纠缠着不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彼时又给社区营造带来了更高挑战的内容:

一方面,硬件的工程改造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周遭业余生活的便利让居民触手可及,社区文化要不要作为,怎么作为?

不作为,当然不行,但如何作为起始很伤脑筋,因为唯一“社区免费”的卖点在部分精神文化需求和供应高度对接的路段和社区,钱不是问题,好内容(从策划到实施)才是问题。

上海近些年也不乏涌现出一些社区营造品牌服务商,他们或立足于自身专业或资源优势(嫁接到社区),有的通过“给社区带来资源并逐步聚拢社群”的方式成为了部分地区的社会营造“带头大哥”,但是带头大哥的业务发展到最后也就走入了标准化——不是每个人都有一个依附于大哥的马仔之心!

三、成功的社区营造是“不同”

关于标准化的反思,归根到底是那本前打工皇帝的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试想那些给他提供版税的芸芸众粉丝们,“复制”成功的概率有多少?

而标准化之所以能够被广泛臆想和崇拜,说到底还是懒政,还是希望“一个方案解救一个市场”甚至“一把钥匙开千万把锁”,但你有考虑过社区受众的内心接受度了吗?

物质丰富如上海,今天的社区营造其实很难,因为“油条还是那根油条,但嘴巴不是当年的嘴巴了”,所以油条当自强!

就像在房地产领域会遭遇的极端现象:面对面的两个楼盘,定位差不多、产品差不多、价格差不多、客群差不多甚至开盘档期也差不多,而偏偏可能(营销)操盘人是同一个,而激烈竞争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BOSS却要求——从广告到销售做出(和对方)不一样的调性!

这种事情也将会在社区营造中出现,特别是社区营造领域出现了“带头大哥”之后,神仙求上门之后提出差异化要求,带头大哥其实也很难。

但即使亲兄弟也有从长相到性格上的细微不同之处,相邻的两根手指的指纹也不同,所以即使出现极端如“相邻甚至面对两两个社区”同时进行社区营造,硬件方面的因地制宜可以走出不同美颜效果,软件方面的差异化基于对社区在地居民的深度研究!

可以指望但不能完全指望民意调查,因为民意调查的参与者立场不考虑可执行属性,所以有些看似精准建议要么做不到&要么不匹配,所以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归拢意见过程中的求同存异”,各种已经开始呈现出社区营造未来走势的第一条岔路。

今年的老旧小区里特别是市中心,看起来无非是“老的老&小的小”,但细分之下还是有差别:那些“曾经有机会离开而未离开的老人”和“以进入上海市中心为终端诉求的新上海人”,他们对今天社区的聚拢,背后其实有取舍,而他们的“舍”就是社区营造的对症下药!

就像房地产研究客户,早已经从“有一定品位有一定居住要求的精英人群”的假大空,精细到“谁会选、为什么选、选哪种”的消费意图揣摩;在社区营造的前端方法中,问卷是一种方式,但如何取舍和总结问卷结果才见真章。

而在后端的社区营造中,固然可以“差不多选择合作”,但1000个居民是1000个哈姆雷特的残酷现状,也决定了社区营造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过程中的各出奇招应对,看起来各费心思,但也注定了社区营造在未来呈现的百花齐放,这是社区营造给城市更新带来的缤纷。

标签: 房地产后市场 社区营造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