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见效
2022-03-22 09:47:46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news2020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稳步恢复态势,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6.7%。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从供需两端以及政策面来推动消费持续恢复,为后续促消费工作提供了指引。

需要注意的是,期国内疫情点多、面广、频发,给相关地区消费恢复带来了一些制约。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的部署,既要坚定信心,也需付出艰苦努力。

多重潜在需求待释放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外需动能有所减弱,要发挥好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消费恢复迟缓,既有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也有待激发的消费需求,还有需满足的消费需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耐用品消费市场就是可以深挖的重点。以二手车为例,研究表明二手车销量增长能够正向带动新车销售增长,但当前中国二手车市场存在交易主体不成熟、信息不对称、评估鉴定标准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老问题”,以及资本快速涌入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等“新问题”,它们都制约了该领域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此外,一些智能家电产品的消费面临供给先行、需求滞后问题。“在洗衣机、冰箱等大家电消费接饱和的情况下,扫地机器人、多功能锅、净水器等智能小家电消费成为新趋势,但供给先行、需求滞后导致其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未来小家电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中国消费市场韧强、潜力大,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供需两侧发力稳消费

陈丽芬分析,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让潜在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可从需求侧提升消费能力,即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可优化供给侧以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如推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丰富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业态;抓住消费新增长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绿色低碳消费,推动消费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完善县域商业布局,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加快塑造县域消费市场新格局等。第三,可从政策面强化稳定和扩大消费的保障,如从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加大对养老、托幼等服务的支持,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优良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意愿。

上述业内人士也从三方面对促消费提出了建议:一方面消费恢复可进一步释放耐用品消费潜力。比如,加快推进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购车;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给予购置新能源汽车综合奖励;开展5G、绿色节能等产品的补贴推广活动,深度激发城镇居民的绿色大家电需求,促进大家电更新换代,同时加大小家电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行业协会评优等方式推动小家电加速渗透。

另一方面,各部门应继续推动服务业纾困复苏。具体来看,要推动修复服务业消费场景,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五个不得”和国家发改委的“三个不得”要求,进一步减少各地疫情防控中违规中断公共交通、关停消费场所等问题,着力推动餐饮、文旅等消费场景修复。还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大力推动生活服务业数字化,研究支持鼓励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进行社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建设,调动和发挥大型互联网和台型企业作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持和数字化人才培训。

此外,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既要着重加强电商台、直播购物、社区团购等新兴领域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等行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秩序、虚假违法广告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也要畅通12315热线电话和网络、微信、公众号等诉求渠道,提高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处理效能,促进消费维权便利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等。

标签: 消费市场 扩内需促消费 消费政策 落地见效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