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非遗技艺正在拥有新发展空间 被更多年轻人看见
2021-10-08 09:56:43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news2020

草编,是一门“点草成金”的艺术,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原本只是用来烧火的玉米叶子,被当地人回收、染色、晾晒,然后可以编成漂亮的收纳筐、包包。

“即使这门技术一直在为欧美时尚大牌代工,但国内市场依然不温不火。不少人根深蒂固地认为那只是菜篮子,而不是时尚好看的包。”9月26日,回乡创业的山东小伙孟祥君在一场与非遗产业和新消费相关的沟通会上分享了山东草编的现实困境。

受到母亲阳都草编制作技艺的代表传承人尹慧菊的影响,3年前,孟祥君辞去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此后,他带着一群留守妇女打造了原创草编包品牌。但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由衷地感叹“只有带动消费,有人买,非遗才会有人去传承”。

但在以孟祥君这样的年轻人的亲自参与、带动下,非遗技艺正在拥有新发展空间。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这也是国内首份聚焦“非遗+电商”的报告。报告显示,“数字化”后的非遗,正在通过电商等互联网技术,被更多年轻人看见、了解、喜爱、购买,继而得到更好的传承。

传承拥抱新载体

当前,我国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项目共计1570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年龄达到63.29岁,愿意继承衣钵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非遗,在历史中传下来,因市场而活下来。而电商,让许多非遗技艺不再身处被遗忘的角落。

报告认为,“非遗+电商”模式直接拉了非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带来了更大的经济价值空间,进一步激发非遗传承积极

年来,因一批非遗传承人运用电商渠道,同时电商台注重非遗传承、创新销路,非遗正逐渐走向大众化,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增长。在淘宝上,非遗传承开始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的特征。在接受问卷调研的淘宝手艺人中,接40%是像孟祥君一样的90后;65%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超过79%的受访非遗手艺人是全职店主。

和两年前相比,开通淘宝直播的非遗店铺数量增长了115%;过去一年里,淘宝非遗直播场次达380万场,八成成交来自商家自播。通过直播,更多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也有了新的载体。与此同时,购买非遗商品成为年轻人的潮流。淘宝天猫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增长。

除了传承,电商台打通了中国经济的各个毛细血管,其普惠在西部非遗产业发展上充分彰显。截至6月30日,淘宝天猫台的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5000家,比两年前增长接32%。过去一年,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天猫年成交过亿元,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年成交超百万元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今年,西部商家的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增速显著领先于中东部,其中新疆、甘肃出现了千万元销售额的淘宝天猫非遗店。而和两年前相比,在淘宝非遗皇冠店数量的增幅中,甘肃和青海是全国唯二超过100%的省份。

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孟祥君分享的经历也是中国非遗面临的普遍困境。当前,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它们流传久远,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带着手作的温度;它们生于民间,也失于民间,由于地域限制等种种原因,难以打开市场,逐渐沉默。

推广非遗技艺,并将它转化为能被现代人喜爱、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这需要手艺人在坚守的同时能基于市场观察结合非遗技艺做创新;同样,这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包括电商等互联网台。

甘肃庆阳人刘兰芳是庆阳香包的非遗代表传承人,带着4000多名来自周边贫困地区的绣娘们创新品、开淘宝。她把传统的香包挂件设计成拖鞋、抱枕、丝巾、包包等日用商品,累计带动了2万名庆阳妇女学刺绣、就业增收。为进一步传承香包技艺和文化,刘兰芳的大女儿张煜瑶多年来专攻绣制,小儿子张煜琛毕业后回到老家经营淘宝店。

河南朝阳镇南石山村被誉为我国“唐三彩第一村”,2009年还摘得“淘宝村”称号。2016年到2020年,这个小山村在淘宝已走了5年。33岁的王萌萌是最早参与的本村村民。在他的领头下,如今南石山村沉淀淘宝店铺128家、淘宝从业者千名,占比全村人数一半以上。为摘下唐三彩“老气”标签,王萌萌改良研发出简约现代款式,让年轻人喜欢上唐三彩。去年是他第一次参与天猫“双11”,不仅招聘村里的临时打包帮手,还兴建起小型加工厂,实现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

而作为“VINE维内”主理人兼设计师,孟祥君的团队在沂南县和周边县市已设立了5个工作站、70多个加工点,累计带动2000余个会草编的留守妇女就业。“传承非遗是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但非遗技艺需要真正融入当代生活中,才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热爱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认为,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被传承。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如是,非遗搭上互联网快车道,吸引更多年轻传承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乡村的就业创业机会。点亮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本报记者李子晨)

标签: 非遗技艺 新发展空间 更多年轻人 新载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