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粮食储存环节的节粮减损难在哪里 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已成主流趋势
2021-05-28 16:00:44 来源:中国商报 编辑:news2020

目前,我国农户储存环节粮食损失率达8%左右。粮食储存环节的节粮减损难在哪里,该如何解决?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已成主流趋势。中国商报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位于四川省的两个“大国粮仓”,探访粮食储存环节里的“生意经”。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内,现存放了15万吨粮食。

粮仓在挣“分分钱”

5月24日下午,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内正在进行一个实验。院内的桌子上摆放着两只沸腾的实验杯,一只杯中装的是用今年收购的新粮熬制的粥,另一杯则是用粮库中的陈粮熬成的粥。 “请大家猜下,哪杯用的是新粮、哪杯用的是陈粮?” 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何旭邀请到库参观的众人猜谜。有趣的是,从外观、味道上,两杯粥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

“通过低温技术,粮库里储存的粮食保质期从2-3年延长至3-4年,且品质与新粮几乎没有区别。” 何旭介绍,与之前相比,采用低温技术储存的粮食卖到市场上每吨还能增值60-100元。

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工作人员表示,与之前相比,低温技术下储存3-4年后,一仓接近5000吨粮食至少能多卖约30万元。

在粮食储存环节,在每斤粮食上减少和节省价值一分钱的损耗量和储存成本,除了节省储存费用外,数千吨粮食上在销售环节还会产生数十万元的增效。但是目前,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浪费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农户储存环节粮食损失率达8%左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表示,目前部分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区域产后烘干能力不平衡等导致农户储粮损失仍然突出。

“我们的收益都是按几分钱来衡量。” 成都市龙泉驿区粮油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丕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做粮食买卖挣得就是“分分钱”,在粮食储存环节就是要利用技术减少损耗、剩下更多的粮食。

节粮减损等于增产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六年超过1.3万亿斤。节粮减损就等同于粮食增产。截至目前,全国粮食行业持续多年开展了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粮安工程”“智慧粮库”建设以及原粮“四散”运输、粮食适度加工、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行动,在粮食储存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

“大国粮仓”内的“黑科技”

在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中,15万吨粮食均已实现15度以下的低温储藏。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副主任谢洪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我们通过低温技术把仓库内的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下,经测算,两年内粮库内粮食的损耗率只有3‰,这项技术延缓了粮食的损失。此前,储存的玉米、稻谷会随着自然温度升高流失水分,很难保证品质。采用低温技术后,储存2-4年的玉米和新收购的玉米品质一样好。”

值得关注的是,在粮食储存环节,节粮减损并不需要承担“天价成本”。四川粮油批发中心副主任胥健对记者表示,采用低温技术后,粮库中每吨粮食的运行成本在8元左右,主要是电力成本。但是在售卖价格上,3-4年后出库的粮食每吨比之前要贵60-100元,粮食出库后更受市场欢迎。“我们对成本精打细算,能耗高了,粮库也接受不了。初步计算,一仓接近5000吨的粮食至少能比之前多卖30万元,节省的费用产生的效益等同于增产。” 谢洪表示。

“实际上,我们经过对仓库的能耗计算,三年下来,每吨粮食的保存费用没有超过20元。” 成都朗博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照勇告诉记者:“也就是一斤粮食三年保管下来,运行费用不超过一分钱。粮食不像水果、蔬菜、肉类等是高附加值农产品,它的价格也就一块多点。所以我们对能耗有一种特别的追求。包括我们现在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等,也是为了给粮库创造一个运行费用很低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让低温环境能够长年累月地在粮库运行。”

粮仓里有哪些黑科技

是什么样的技术将粮库变成了巨大的“保鲜冰箱”?刘照勇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低温技术就是在仓库道路下通过机械钻孔,钻一个深50-100米、直径150-200毫米的孔,在孔洞中埋设塑料循环换热管道,在管道中充注自来水,依靠水泵运行推动自来水在低温设备与地埋管道之间循环流动,将低温设备传递出来的热量通过地埋换热管道释放到大地中。整个过程不需要抽取地下水,有无地下水也不影响换热。在这项技术上,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另外,中国商报记者在2021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展览活动上看到,粮食行业的相关企业针对粮食储存环节推出的能够节粮减损的高科技产品,在市场中较受欢迎。北京东方孚德技术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周明慧告诉记者,该公司是粮食行业唯一一家做粮食质量检测仪器研发的国企,推出的粮食分析检测仪器主要能检测出被污染的粮食,防止被污染的粮食与优质粮食混合。据悉,其相关产品每年的销售额都超过8000万元。

在2021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展览活动上,粮食检测技术引关注。

另一家售卖粮食检测仪器的德国CMVC中国运营中心的总经理褚毅宏也告诉记者,其售卖的产品主要检测粮食不完善粒。根据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不完善粒是评价粮食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执行粮食收购质价政策的关键参数,也是市场流通环节粮食交易的定价依据。目前国内外实践中,粮食不完善粒检验均采用人工感官判定,检测时间长、强度大,不同检验人员之间会存在个体主观差异,导致不同检验人员检验结果不一致。而公司的检测仪器不仅耗时短,准确率也高,产品销量较好。

目前,我国仓储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奕表示,“十三五”期间的多个储粮技术项目成果实现了稻谷保鲜储藏损耗控制在1%以内、通风水分损失控制在0.3%以内,降低粮食干燥和仓储能耗20%以上,企业增收、降低运行成本效果显著。

储粮环节的节粮减损难在哪儿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估算,我国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粮食全产业链总损耗率约12%。储粮环节的节粮减损究竟难在哪儿?

中国商报记者在四川成都龙泉驿省粮食储备库内看到,粮库要想长期保持低温恒定状态实属不易。仓库外的环境传热和仓库内的粮食升温都是不均匀的,如粮库西面日照充足,粮库内靠墙的区域会率先升温、滋生虫害,就需要把光照充足的某个区域的温度降得更低。这就提高了对仓库储存技术的要求。

“一方面目前仓库的门窗还是太多,要根据下一步储粮的需要及时更新。” 周丕炯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另一方面,我们的低温储粮需要一定的额外能耗,目前在保管费用补贴方面,还没有单独针对低温处理的部分,这也需要加强。”

粮库的多名负责人均表示,要守好“大国粮仓”,做好粮食储存环节的节粮减损工作,需要技术,更需要人才。

储粮技术的攻关是一大难点。谢洪表示,下一步储粮技术或将向绿色方面攻关。如未来通过更新低温技术,减少对粮食杀虫的频率。每杀虫一次,对粮食还是有损耗的。另外,其在已有的技术上摸索了五六年,直到最近两三年该技术才成型。未来形成更完善的技术、操作规则也需要时间。

另外,储粮技术的推广也需要时间,更需要人才。谢洪表示:“技术推广上确实有一定难度,在储粮工作上,也存在人才断档现象。这么重要的行业,如果不能吸引人才进来,肯定是一大问题。” 周丕炯也表示,现在粮库的保管队伍确实有些结构老化,新生代的人才有些跟不上。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投身粮食行业。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十三五”时期,全行业纳入统计的从业人员近200万人,比“十二五”末增长30%;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大专及以上占比达到35%;高层次人才稳中有增,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2%,工人中技术工人占比达34%。

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已成主流趋势

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牵头实施粮食收储保质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科技助力节粮减损已成主流趋势。

科技在节粮止损方面取得的成果更具说服力。四川省近几年在全国率先大规模应用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丽萍表示,四川省建设产后服务项目353个,实现了73个产粮大县全覆盖。各地产后服务中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年节粮减损增收约3亿元,年助农增收约6亿元。

科技将继续成为节粮减损的重要手段。王宏表示,未来要强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加强储粮装具配备。同时,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发和推广粮食适度加工技术装备,减少过度加工造成的粮食损失,促进节粮减损。

“十四五”时期,科技和人才在兴粮兴储上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在5月24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和人才兴粮兴储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表示,下一步,要紧盯主业,重点攻克绿色储粮、节粮减损、营养健康等技术难题,不断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动能;围绕管好“大国储备”,重点攻克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仓储物流等技术难题,切实提高国家储备管理效能。同时,要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大力推进合作平台建设,完善创新体系,提高整体水平。另外,要加强培育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着力强化科研院所的骨干支撑作用;进一步转变职能,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协调管理服务作用。

标签: 粮食储存环节 节粮减损 科技助力 粮仓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