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速读:港交所加强监管 5家停牌物企复牌充满不确定性
2022-07-03 05:53:08 来源:梁笑梅 编辑:news2020

6月30日,恒生指数公司发布了恒生指数系列股票变动通告。

通告显示,恒生综合指数剔除了世茂集团、佳兆业集团、彩生活、融创中国、中国恒大、奥园健康、中国奥园和恒大物业等港股上市公司。


【资料图】

剔除的原因是这几家成分股公司在港交所持续停牌。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不久前,多家停牌的上市港股物企陆续接到了港交所的复牌指引。

对于久停不复的多家上市物管公司,港交所近期似乎加大了监管力度,鑫苑服务、恒大物业、荣万家、彩生活、奥园健康于近日纷纷接到港交所的复牌指引。

荣万家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因为港交所的施压,我们在准备年报刊发的工作,已经具备复牌指引的条件了。”

可以看出,除预定于7月8日发布经审核年度业绩报告的荣万家有望快速复牌外,对于彩生活、恒大物业和奥园健康都将面临比较艰难的未来,而留给鑫苑服务在港交所的时间只剩3个月。

港交所陆续发布复牌指引

截至7月1日,5家停牌的港股物企包括彩生活、恒大物业、奥园健康、荣万家、鑫苑服务。

6月30日,奥园健康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6月27日,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复牌指引。

6月23日,荣万家发布公告,于2022年6月20日,公司接获联交所发出的复牌指引。

6月23日晚间,彩生活收到联交所复牌指引,并更新资料。

6月20日晚间,停牌近3个月恒大物业发布公告,透露于2022年6月15日接获港交所发出的复牌指引。

6月2日,鑫苑服务发布了复牌进展的最新情况。公告显示,鑫苑服务表示,继日期为2022年3月31日的复牌进展季度更新之后,本公司一直在处理联交所就其符合复牌指引的若干意见。于本公告日期,公司尚未遵守复牌指引所载列的所有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对于这些物企的复牌指引,有三个共同的特征。一是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刊发所有尚未公布的财务业绩及处理任何审核修订;二是证明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13.24条;三是向市场提供所有重大资料,以便公司股东及其他投资者评估公司状况。

多家物企停牌过长有退市风险

事实上,彩生活、恒大物业、奥园健康、荣万家、鑫苑服务5家物企均因未按时发布2021年年报而导致停牌。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港交所近期加大监管主要是为了督促上述公司履行披露义务,维护交易市场规范,保护投资者知情权。”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认为,“房地产公司出现了债务危机,导致了他们把手伸向了关联的物企业,这是港交所担心的事情,因此加大了对物企的监督管理。”

根据港交所要求,上述公司在复牌前,需要达成相关复牌指引,例如需刊发所有尚未公布的财务业绩,证明公司遵守上市规则第13.24条,向市场提供所有重大资料,以便公司股东及其他投资者评估公司状况等。

不难理解,港交所加大监管力度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担心多家物企停牌过长有退市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因延发年报而停牌的鑫苑服务已停牌长达15个月时间,是港交所物企中停牌最早以及最久的。若其仍不能达成港交所的复牌指引,或将在三个月后被除牌并取消上市地位。

对于恒大物业来说,想要闯过复牌这座大山,最重要的是披露详细财务数据及阐述与中国恒大的134亿元关联交易。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表示:“如公司未及时披露信息,导致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长期停牌,交易所等证券监管部门将采取各种措施,持续督促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使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尽快复牌,切实维护投资者知情权和交易权。”

有人积极复牌,有人选择“躺平”

在接到港交所复牌指引后,荣万家在一个星期后采取了行动。

6月27日,荣万家宣布,董事会会议将于7月8日举行,藉以审议及批准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截至2021经审核年度业绩及其发布,并考虑建议派发末期股息。

因为未发布年报,荣万家自2022年4月1日上午9时正起于联交所停牌。停牌后,荣万家几度出售未果。

上述荣万家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有好几家大物企想收购荣万家,借此收购荣万家成为他们的一个战略布局环渤海的区域公司,不过后来没有落到实际层面。”

和荣万家欲出售一样,彩生活和奥园健康也曾想采取同样的路径。

奥园健康也曾想出售物业,但最后因多方原因未成功出售。出售未果后,奥园健康又跟控股股东中国奥园之间发生了密切的资金腾挪,两者间的资金往来,也让奥园健康深受困扰,迟迟未达到复牌要求。

在这些物企中,只有彩生活成功卖掉了核心资产邻里乐。

多家物企出售未果后,选择“躺平”成为了这些物企的统一动作。

“选择持续停牌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司资金链问题引发股价大幅下跌,不能复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债务纠纷,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没有解除,一旦复盘,股价会进一步下跌,造成市值更大的损失。”宋红卫认为。

在上述资深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原因是内部财务存在瑕疵,审计不过关,或存在重大不正当资金往来,无法按期提交正当的业绩报告。上述物企的财务问题大部分不是自身经营问题,主要与关联地产公司和大股东有关。”

标签: 房地产后市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