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一个社区书记的治理实践:赴日本德国学习 用空间改造邻里交往
2022-04-29 14:55:56 来源:邹阿江 杨芮雯 编辑:news2020

4月18日,下午2时许,杨金惠坐在玉林三巷·巷子里门外的木质长凳上,跟记者谈论着这些年来在社区的工作与生活。

一介·巷子里

她说起话来轻言细语,素颜,一头乌黑长发,小头小脸,眼睛很大。她不爱化妆,每天只描一下眉毛,涂个口红,这个习惯从她进入玉林东路社区工作以来一直保留到现在。

杨金惠(右一)

杨金惠身后的这栋木质玻璃房,就是年轻人特别喜欢的咖啡驿站,也是一个社区艺术展览空间。在房子走廊的正中间,有一道不足一米宽的玻璃门,推开这道门就是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

这道门是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后门”,直线距离不到5米的地方就是服务中心的正门。

2019年,巷子里修建的时候,本没有这道后门,杨金惠找到一介规划师张唐,硬是让她在已经定稿的木房子设计图纸上,给党群服务中心开出了这道“后门”。

开出“后门”

2020年的四月,差不多就是今天这样的天气,巷子里正式营业。两年后的现在,前来办事的居民已经习惯了从这道“后门”进进出出

从社区服务工作者到社区党委书记,从2017年跟随专家团队到德国学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再到2018年赴日本考察社区空间改造,从传统治理社区到面向全球招募社区规划师。22年来,在社区治理之道上,杨金惠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用发展的眼光推动社区治理” 赴德国学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当小区内的居民与小区外的市民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活跃的社区生活就建立起来了。”在杨金惠看来,如今的玉林东路是一个充满烟火味的社区,也是一个开放包容和舒适自由的空间。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是成都众多老旧社区中的一个,有6700多户居民。上世纪90年代,杨金惠和丈夫结婚后搬到玉林辖区生活。2000年,她在社区居委会的推荐下,以笔试第一的成绩留在社区工作。

杨金惠回忆,90年代的玉林小区,有很多央属企业、国有企业集中在这里办公。“有些是三线建设迁来的,有些是玉林各个生产队集中安置的农民,最后变成了城市人。”杨金惠指着一个方向说道,“玉林片区就有几个地方都有集中安置的城中村。这些地方既有原住民,又有本地居民,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多元融合的区域。”

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中,杨金惠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居民自治和公共服务、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问题等,用她的话概括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推动社区治理。”

“听起来有些抽象,一句话就能概括的工作,实际上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在杨金惠看来,社区治理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后,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到底要怎么做好最小的城市治理单元---社区治理这项工作。老百姓的幸福到底是什么?要如何去建设一个他们满意的社区?”

成千上万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杨金惠的脑海里,她决定做点改变。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是杨金惠最先关注的话题。在此期间,玉林东路作为成都市的试点社区,曾同全国六所城市就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开展系列交流。

沉淀之后,转变是在2018年10月,杨金惠跟随国内专家团队去德国呆了10天,行程就是参观学习这个国家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确实是大开眼界,关起门来做事情真不行。”杨金惠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参观了一个社区。“每个住宅片区不远处一定有一个儿童乐园,有滑梯、跷跷板、小山坡、秋千......那天是周末,几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小孩正在玩耍。”

时隔4年,有一个画面,杨金惠至今难忘,“一岁的孩子,金发碧眼,摇摇晃晃地走向父母,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猜得出这个孩子一定是才学会走路。”这种亲子画面,杨金惠在当时的玉林社区鲜有见到。

“我们玉林社区的绿植很好,该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也都有了,但还是觉得哪里不对。”“人!”社区的绿化带和公共空间就像是静止的,没有人的互动,这是杨金惠发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设施可能没有从人的交互出发而建设。

在杨金惠看来,社区的邻里关系不能被设计出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有助于人们相识交集的场所是可以设计出来的。

从德国回来后,杨金惠和团队把社区的空地开辟出来,做成“亲子一米菜园”,每个家庭可以认领一平米俄菜园种菜;自主涂鸦墙,开放给儿童来进行涂鸦,包括用一些环保的瓶盖和易拉罐做一些装饰;自主设计社区内的绿植要如何摆放......社区里开展的一系列互动,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走到了一起。

“能力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学习空间改造、社区经营

杨金惠是个好学的人。在谈话中,记者时不时会被她嘴里冒出的几个词汇而感到惊讶。“时间叠加空间”“灰色的邀请地带””建筑的可达性和可使用性”......你好像能从她身上看到建筑师的风范。

“能力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就是不断的学习。”2019年夏天,杨金惠跟随专家团队去日本考察。“那是我人生中第二次出国,接触到很多日本当地比较有新意的议题,具体的案例和社团活化的技能、技术和知识的输出。”

同样是10天的时间,杨金惠在那边大概搞懂了空间改造和社区营造。“人的营造、场景的营造、空间的营造、包括社区商业和机会的营造。这些都是我从日本回来之后,深入思考要推进的工作内容。”

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背后原来有一块100来平米的车棚。“车棚可以供前来办事的居民停车,车有地方停,人多了就没地方坐。”从日本回来后,杨金惠开始抓社区空间改造问题。车棚的改造就是当务之急。“当时也有居民来反映说这么大的车棚空着怪可惜。”

2018年初,玉林东路社区在网络上面向全球招募公益规划师。在160多封推荐信中,杨金惠认识了东京大学硕士毕业的90后建筑师张唐。“这其实是一个互选的过程,张唐本人有非常美好的理想。她的理想是楼上住家,下楼就有非常好的空间,能够大家一起交友,一起消费,其实就非常符合巴适和安逸的成都生活。”

当时,杨金惠和团队提出“三师联动”,专业的规划师,居民规划师和社工师联合组成“社区规划师”团队。“‘三师联动’实地走访,和居民交流,开了半年多的坝坝会,才开始起草图纸,改造车棚。”

杨金惠坦言,当时的出发点就是想做是一个融合性、全民友好的空间。“我们社区有300多名残障朋友,这些群体的需求必须考虑到,其次是儿童和老人。”开工前,杨金惠跟张唐的团队明确了几个要求:空间功能人上一定要是残障友好的;不要太封闭,能让人走得进来;要有情调,未来可以推动示范化运营的美空间。

后来,车棚经过9个月的改造工期终于变成了一介·巷子里。

“门其实是一种‘邀请’的信号” 为社区开出一道“后门”

关于玉林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的那道“后门”,就是杨金惠的主意。

“如果没有那道后门,前来办事的居民就必须绕着围墙走到大厅中心背后才能看到这个新改造的空间。”在杨金惠看来。很多居民办完事直接就从正门大厅离开了,那么巷子里的可达性和可使用性就不算成功。

“增加这道‘后门’一开始设计师很为难,建都建好了,再开一道门出来就破坏了建筑的完整性。”为了这道“门”,杨金惠和张唐沟通了半年有余,事实证明,这道“后门”确实是开对了。

自从有了这道门,不管是办事的还是不办事的都喜欢来坐坐,社区里的年轻人来喝杯咖啡,买菜的老人路过也要坐一会,甚至有居民会带着象棋和牌在那边打,残障朋友来了,也不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它是个透明开放的空间,外面是大家都熟悉的街道,小孩也变得安全了,因为有很多双保护的眼睛。

玉林社区周末集市活动

“这道门其实是一种‘邀请’的信号,邀请大家来社区里坐一坐。从巷子里走进咖啡馆,再走进服务中心,你也许不会和别人说一句话,但绝不会产生疏离感。”杨金惠谈到,邻居间的交往大多是从日常和偶发性的交流开始的,这样,公共交往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们跑跑跳跳有了童年玩伴,父母之间会讨论育儿经,老人之间谈论养老问题,年轻人谈谈最新的潮流......在这个空间里,可能很多奇妙的故事发生。

如今,来到成都的外地游客,去过春熙路太古里之后,必定会来玉林街道感受老成都的烟火味道。

“社区治理落到文字上总是很虚。”谈到玉林社区未来的发展,杨金惠说了一句话:“但老百姓的生活很真,未来的玉林一定是让大家期待的,烟火味始终要有。”

也许,社区就是一份记忆。按照杨金惠的话就是:“把童年的记忆还给下一代孩子,让他们有一起长大的‘发小’,有一起在院子里涂鸦、种菜、玩耍的快乐,有乐不思蜀时被妈妈叫回家吃饭的记忆。”

标签: 房地产后市场 社区空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