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三板富>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正文
机构养老太贵,居家养老太闷 社区养老如何更优质?
2022-03-31 15:53:16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news2020

■ 上了年纪后,去哪养老?怎么养老?这是老年人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迟早会面对的问题。“七普”数据显示,成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376万人,占比近18%。《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中提出,要增强养老托育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日间照料和助餐助洁助行等服务。

■ 3月28日起,成都发布“城市留言板”专栏、蓉城政事“办实事”专栏正式启动了《我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言献策》活动。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方方带来了他关于“养老”的建议:希望大力推进、普及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在社区养老综合体引入市场化专业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让社区养老成为居家养老的补充和延伸,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养老服务!

■ 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怎样发展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市民、企业机构、专家,都来现身说法,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老年人:社区养老体验感不强 建议普及医疗、助餐等服务

3月29日,记者在成都街头随机采访了15位65岁以上老人。除了4位老人表示将在“行动不便”的时候选择机构养老之外,其余老人都选择了居家养老模式。但若加上“社区能够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的前提,15位老人都对记者表示,最期待“社区+居家”的养老方式。

老人们对“多元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有很多期待:希望有老人餐桌、社区食堂;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有日料、托管,并且服务专业到位;能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

年近七旬的方方长期关注社区养老话题。去年,方方曾作为成都市人大代表成华专题调研组成员,随调研组进行了一次成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题调研。

调研显示,当前,由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养老设施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市场化运营困难较大,企业或社会组织不愿意投入,从而导致社区养老服务质量难以满足老人需求,部分养老设施难以为继。

在方方看来,目前,成都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兜住了许多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底”,但对大多老年人的普遍需求还缺乏精准评估和有效对接。这也是老人们认为当前社区养老体验感不够强的重要原因。

对此,方方建议,一方面,应大力推进和普及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综合体中应提供多元化服务,尤其基础的老人餐、医疗护理、日料托管等服务应成为社区“标配”。另一方面,应深入研究公建民营模式下的社区养老设施的盈利模式,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积极性,推进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养老机构:服务多元很重要 要精准匹配老人需求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每个街道及有条件的镇至少建设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日前,已有多个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开始运营。

目前成都正在推进建设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是将医疗保健、机构养老、专业护理、康复理疗、营养配餐及养老培训等多个单体机构整合为一个智慧康养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将为老年人提供住养、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的服务。

以成都首个开放运营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例,该综合体实际使用面积为2100㎡,设有养老床位38张,可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以及居家上门服务等专业化养老服务。

此外,目前,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企业还在依托养老服务综合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康复器具租赁等服务。

沙河源街道友联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负责人表示,从运营上来说,按照专业的医疗设施配置和专业护理人员配置,加之管理人员、房租水电、厨师保洁等后勤工作人员工资成本,日常运营成本往往会大于收入。所以对于综合体未来的服务提供方面,必须深入社区了解具体情况,再匹配精细化养老服务,让服务更丰富,更聚焦。

专家:避免“千人一面” 社会养老布局不能照搬模板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应该怎么建,才能在真正满足老人需求的同时,又能避免“企业不愿投入、市场化运营困难”的局面?

在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每个社区都来做细、做深、做实的工作。

首先,要避免“千人一面”。不论是人口结构,还是配套基础、产业基础、管理模式等,每个社区的情况都不相同。各个社区养老服务的定位、模式就不能是一套模板,而是应该立足特色,各有侧重。

另一方面,老人需要什么,得花心思花力气去了解。社区治理是绣花功夫,布局社区养老,本社区的老人们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需求,就要彻底摸清。

杨一帆表示,当前成都在社区精细化治理方面已有实践基础,可以立足于这一优势,通过网格员、志愿者等,将老人的需求摸底工作做细。这样一来,不同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一定是差异化的,不会一刀切,也一定能够精准对接到老人的现实需求。

杨一帆认为,社区的养老服务,应吸纳专业机构入驻或领办,但在服务质量、服务评价体系和监管机制上都要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说,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不能有固定标准,但是服务质量如何,必须有评价标准”,在杨一帆看来,除了政府部门应对机构予以明确的等级评价体系、服务质量监管等,还应放开社会第三方来进行评价,可以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介入,甚至组织市民代表抽查,形成机制。

标签: 物业管理 房地产后市场 社区养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或电头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稿件,均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并保留"三板富 |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的电头。

最新热点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1999-2020 www.3bf.c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板富投资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0036824号-16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